兰台家话 | 开栏语——民法典时代的财富管理与传承
发布日期:
2022-04-11

改革开放四十年多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私人财富不断积累,中国的高净值人群、家庭数量在世人瞩目下持续增长。

根据招商银行与贝恩公司联合发布的《2021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个人可投资资产总规模达241万亿人民币,其中可投资资产在1000万人民币以上的中国高净值人群数量达262万人,2018—2020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5%,高净值人群人均持有可投资资产约3209万人民币,共持有可投资资产84万亿人民币。另据《2020胡润财富报告》及《2021中信保诚传家·胡润中国高净值人群家族安全报告》数据,中国拥有600 万人民币家庭净资产的“富裕家庭”数量已经达到 501 万户,其中拥有 600万人民币可投资资产的“富裕家庭”数量达到180 万户;拥有千万人民币家庭净资产的“高净值家庭”数量达到202万户,其中拥有千万人民币可投资资产的“高净值家庭”数量达到108万户;其中,企业主占到高净值人群的60%。就目前相关的资料来看,高净值人群主体主要是伴随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一代企业家,他们付出巨大努力,经历了创富之后,目前都不同程度的面临着守富、享富和传富的财富管理与传承的需求,这是国内高净值群体财富管理所必须面对的命题。

实质上,财富管理与传承并不是一个“曲高和寡”的话题。纵向来看,我国GDP总量已超过百万亿的大背景下,社会的整体财富量都在不断攀升,从而使得财富管理与传承成为一个非常接地气并被反复热议的话题。因此,总的看来,无论企业作为商业社会的基础单元,还是家庭与个人作为社会的细胞与分子,财富管理与传承都与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企业息息相关,并关系到整个社会财富的积累与传承,甚至最终转化为全社会共同富裕的问题。

虽然,就整个中国的历史发展历程来看,财富管理、保全和传承的需求可能是历史悠久,但并未形成一种系统的知识。这不能说与中国曾经历的“君子耻于言利”“耕读传家”等自然经济的历史阶段毫无关系;在我国发展市场经济之后,整个社会对私有财产逐渐转向“无恒产者无恒心”的认识,也使得财富管理、保全和传承真正站到社会需求的台前。不过,从另一个方面来看,至少在我国,财富管理、保全和传承还是一门方兴未艾的事业,往往未受到足够的重视。过去,现实中很多财富的拥有者在面临财富管理、保全与传承的问题时,或者简单的认为:“挣钱才难,花钱谁都会”“只有一个孩子,传给他就行了”;或者在陷入困境需要寻求帮助时才发现“为时已晚”“悔不当初”,无法再做到创富时的“游刃有余”。 实际上,财富管理、保全和传承需要综合考虑经济、法律、情感、文化、道德等因素,本质上属于一种复杂综合的智力工作。

近年来,代际传承问题和黑天鹅事件的频繁发生,也导致不少财富持有者基于“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防患于未然”“未雨绸缪”等心态逐渐重视财富的提前安排与筹划。近年笔者团队在此领域执业过程中有非常明显和清晰的体会,并且不断有客户开始主动找到我们,提出他们的想法和需求,希望提前做财富安排和传承筹划。

很显然,财富管理与传承的大门已然敞开……

那么,到底什么是财富管理与传承?如果进行最简单的描述,财富管理与传承的流程及目标是创富、守富、享富、传富。但实际上,财富的外延是很宽泛的。

在物质财富的管理与传承层面,主要涉及:家族资金“安全”与“增长”问题、婚姻财富风险保障、子女财富安全与监护、个人养老保障规划、家庭财富保全传承设计与执行、个人/企业税收安全、企业主刑事犯罪风险防控、家庭与企业的资产隔离、企业产权梳理与筹划安排等等问题。都需要我们持续的关注与研究,更离不开专业人员的参与。

然,财富管理与传承的核心不仅仅是物质财富的管理、控制、保全与传承,亦应该包含和睦共荣的家庭关系和积极向上的道德精神,并通过家庭及家族治理体系的构建,形成良好家风,固化家族社会资源,帮助后代在前行过程中不迷失方向,将财富创造的因素根植在家庭及家族体系中,并使其不断发扬光大。

可见,随着国内个人、家庭、企业财富的不断积累,“财富管理与传承”成为炙手可热的话题有其内在合理性。但在具体的操作层面,又面临以下问题:如何做财富传承?财富传承有哪些工具,如何选择?家庭财富保全与传承如何设计与执行?部分特殊群体的财富传承如何设计?涉外的财产如何安排?民法典时代的财富管理与传承有哪些新特点?共同富裕背景下,如何做财富管理与传承?

兰台家话之民法典时代的财富管理与传承将从财富传承的工具角度作为切入点,推出专栏系列文章,系统阐释相关问题,期待您的持续关注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