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章制度是组织运行的基础,也是合规管理的基础。“规章制度”不一定是书面文本,凡组织运行中发挥着作用的规则,实际都是制度的一部分,而好的规章制度体系,一定程度是运行制度与书面制度的一致。
一、不同企业规章制度看似文字表述相同却大相径庭
即使文字表述看似一致的规章制度,规章制度的运行和演绎在不同组织都有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呢?思来想去,笔者认为,差异在于追求不同,或赢利或其他;规章制度承载的方式不同,或文字,或约定俗成;规章制度背后的理念不同,理念不同则规则不同;规则与组织契合度、个体融入度、执行度等不同;企业和员工对规章制度的敬畏感不同;领导者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不同;等等。而这种差异,某种程度上造就了不同量级和不同发展速度的企业。
看规章制度,不能只看制度的文字,还看制度背后的文化,制度中部的支撑,以及制度底层的执行。
二、为什么规章制度在不同企业发挥的效用完全不同
一个场景可以呈现制度在不同企业的不同效用。假如员工因奖金与公司发生争议,几个问答就可看出制度在企业的作用。1.公司关于员工的工资结构是什么?2.奖金发放有相应的制度吗?3.奖金历年如何发放的?4.不发放有相应条件吗?5.不发放的考核方式或者程序是什么?6.公司为什么决定不发或者按照这个金额发奖金。
有的公司可以很清晰回答出这些问题,而有的公司需要再去翻阅制度,翻阅完制度我们再追问是否按照制度执行时,答案也五花八门。从中不难窥见规章制度在不同企业的不同演绎,规章制度在不同企业发挥不同作用也就是很正常的事情。
规章制度构建起来后,规章制度执行决定了制度作用的发挥。我们看制度,一定要看规章制度在企业的运行是否与书面的制度贴合。
三、做好规章制度体系建设却非易事
规章制度体系化建设不同类型企业各有各的难,新设企业经营都是问题,大量管理投入可能更多是负担;成熟企业已经在管理上形成惯性,想通过制度改革改进绝非易事,而且,梳理过往制度就是一项浩大工程。
作为律师,首先会从规章制度合法合规性进行考量;其次,会从制度能否经得住考验考量,比如,当发生劳动争议时,规章制度合法性是否能经得住司法考验;当被行政机关监管或被追究刑事责任时,能否作为免责或减轻责任的证据。但仅限于这样的无力感总是让自己如鲠在喉,因为单纯法律角度看规章制度,比如条款的全面性、合法合规、司法实践的裁判准则远远不够。
带着这样的追问,笔者不断剖析规章制度建设为什么难?到底该如何破解?笔者认为,规章制度体系化建设难点至少包括五个方面:1.启动难;2.推进难;3.落实难;4.见效难;5.平衡难。问题关键还是这些难点交织在一起,让不同层面的人都能感受到难,决策层可能会考量:一旦启动,利益平衡、管理震动、成本投入与落实效果等等;执行层部门不同考量的角度也有不同,有积极,有消极,有中立,而这又构成了推进难、落实难和见效难的重要因素。而制度体系化建设没有管理层的支持,执行层的推动,经常是走走过场。
为此,规章制度体系搭建需要剖析规章制度中牵涉各方的利益,搭建制度建设工作小组,解决推进难和落实难;澄清规章制度要解决的问题,设定具体阶段目标,让效果可追溯、可呈现;认清企业经营的本质,迎难而上,自我革命但又合情合理,解决平衡难。
不仅如此,规章制度体系化建设前,需要梳理企业的规章制度的现状,从制定主体、执行主体、修订情况、制定时间、执行过程中的效果、合法性、与公司发展契合度等多方面首先进行梳理,比比如,公司现在面临的主要管理问题和难点是什么。同时,在制度梳理的基础上确认企业制度的制定主体、执行、评估等流程进行规范,如此,制度体系化建设就有了章法。